美國牛仔褲文化源遠流長,其中Levi’s可説是最有名的牛仔褲品牌。當中最令人趨之若鶩的系列絕對是Levi’s Vintage Clothing(下稱LVC)。此支線由設計師每季從Levi’s Vault寶庫內超過兩萬件歷史珍品、原版衣物中,挑選岀適合產品來作完美復刻。務求由版型、布料、色彩,甚至車線顏色都細緻復刻出來,自2012年起更每季設立特定主題,發行印刷一本又一本戲劇感十足的lookbook。
路上雨紛紛,人們都撐起雨傘, 沒有雨傘的就只好到騎樓下和簷篷暫避。
亦有人會選擇在雨中人群穿梭,不理風雨繼續前行。 筆者一直有收藏古董皮褸的習慣。忘了渡過多少個寒暑,週末逛逛古著店、旅行時搜尋50's馬革皮褸已成了指定動作,卻往往找上五至十年才遇到一件合意的珍品,個性強烈的biker、二戰經典的A2尚且常見,但腦袋被年月反覆淘洗,大概都只依稀剩下輪廓。談到最理想尋覓的皮褸款式,倒頭來可能是簡約至極的一件blouson。
云云時裝產品當中,皮褸是與電影、音樂交流得最多的一個,當中最標志性莫過於BIKER JACKET。一件正統機師服,經過流行文化的洗禮,發酵出一種叛逆態度... 不同時代、有著不同演釋。
攝氏零度走在歐洲的大街小巷,四處是Pea Coat, Trench Coat, Leather Coat...各式各樣的保暖外衣。反觀攝氏十度以上的香港,男士們都獨愛羽絨,仿佛把冬天與米芝蓮橫成等號... 試問擁有過千年時裝文明的人類,保暖衣物的選擇何其多?只要穿搭得宜,「禦寒功能」與「蕭灑姿態」絕對能並存。
添置衣裳是一門投資,既要別人觀感討好、
又要自身感覺良好。烈日當空下, 讓我們遊走於清爽的綿、麻之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