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gh waisted with pleat(s), because ---oh(old) man it's comfy 現代西裝主要源於1920’s爵士年代,當中的西褲打褶和平前褲型隨著經濟轉型和潮流變換相互交替。 早期從事勞力工作的工人們,工作衣物除了需要耐用耐磨外,舒適亦是一大因素,較為高腰的打褶褲會令穿衣者有更多活動空間,不會被過度拉扯。 二戰後到五、六十年代的嬉皮文化,衣著最顯著的轉型就是由鬆身舒適變成窄身,彷彿是對傳統的挑戰和控訴。從來挑戰傳統都是新一代年青人必經過程,也是新思維對舊社會帶來衝擊和某程度上的進步。文化,科技,音樂,電影和藝術如是,衣著亦然。 五六十年代流行窄身平前的斜布褲和牛仔褲,連帶影響正裝西褲的版型都有所改變,由高腰打褶褲漸漸變成中低腰平前褲,傳統吊帶亦轉成皮帶。 八十年代被譽為後工業革命後的黃金時期(有人會説百花齊放,但亦有人説是往後三十年至現時人們面對困境的開端...),寛身剪裁的西裝由幾大潮流男裝品牌’合謀’推銷,’闊袍大袖’的再回歸(從維多利亞時代的POLO SHIRT説起... ),亦間接將pleats帶回潮流的注目點。到了九十年代至現二千年初,簡約主義正式進入主流,修身的平前褲又再一次主導了市場。極度貼身兼帶吊腳的九分和七分褲在天橋和街頭充斥。正式場合的西裝外套也跟隨褲管一起向上移。 打褶,平前,打褶又到平前,西裝褲的演變到了今日都還在變。二千年年代慢慢從極貼身的衣物返回傳統的舒適和修身設計,再加上一眾傳統裁縫店的複興,傳統風格的西裝始終能夠經得起時代的考驗。套用中國一句俚語,風水輪流轉,從這一件事能看到實例。 打褶褲除了適合勞動階層穿着外,也十分適合體型健碩,特別是下盤較粗大的人。不論成衣還是訂製,為了遷就粗壯的上中下坐圍和大腿時,剪裁上或多或少會令平前褲應有的簡潔美大打折扣,所以打褶褲可以改善這問題,在大動作時也不會有侷促的感覺。 FORWARD & REVERSE打褶褲自成一格,而當中更可細分為Forward 和Reverse的方向,各自亦會單或雙褶。 Reverse pleat是打褶開口向後,為現今較為常見,單或雙的褶就會因穿衣者的身型和場合作岀配合。它給人輕便一點的感覺,所以同時可以斯文正裝,也可以撘配西裝外套以外的外衣。 甚或加配吊帶單穿,各有不同的感覺,而Reverse pleats 會是平前褲最直接的替代品。 Forward pleat打褶開口向前,又稱為English pleats,早年的James Bond電影中,大多西褲都會是Forward pleats。它適用於正式Business suits 但又不適合Black Tie 場合,因為一般正式禮服都追求簡約美,平前褲會更為適合。反而,更隆重的White Tie 近年對Forward Pleats 的回歸接受程度很高。 在雙褶中,大褶一般會有一吋半的空間,小褶就會有一吋。所以坐下時會比平前褲舒適一點,因為褶頓時能令前幅坐圍有五吋的空間,同時又能保持站立時的修身感覺。 後記: 把褲腳製成「反腳」,跟打褶褲會是十分相襯,散發著爵士時代氣息。
|